塞下曲四首·其一

玉帛朝回望帝乡,乌孙归去不称王。

译: 乌孙来汉朝朝聘后,取消王号,对汉称臣。

注: 玉帛:古代朝聘、会盟时互赠的礼物,是和平友好的象征。后代遂有“化干戈为玉帛”之语。朝回:朝见皇帝后返回本土。望帝乡:述其依恋不舍之情。帝乡:京城。乌孙:汉代西域国名,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。此处借指唐代的西域国家。不称王:放弃王号,即内服于唐朝。

全文翻译

乌孙来汉朝朝聘后,取消王号,对汉称臣。

边远地方停息了战争,战争的烟尘消散了,到处充满日月的清辉。

全文注解

玉帛:古代朝聘、会盟时互赠的礼物,是和平友好的象征。后代遂有“化干戈为玉帛”之语。朝回:朝见皇帝后返回本土。望帝乡:述其依恋不舍之情。帝乡:京城。乌孙:汉代西域国名,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。此处借指唐代的西域国家。不称王:放弃王号,即内服于唐朝。

兵气销为日月光:战争的烟尘消散了,到处充满日月的清辉。

赏析

  边塞诗大都以词情慷慨、景物恢奇、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点。常建的这首《塞下曲》却独辟蹊径,弹出了不同寻常的异响。

  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,也不嗟叹时运,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,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。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,历史上阴晴不定,时有弛张。作者却拈出了美好的一页加以热情的赞颂,让明媚的春风吹散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,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。

  诗的头两句,是对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......

(更多)

常建

原作者:常建

常建作品: 《古意三首》 《闲斋卧病(雨)行药至山馆稍次湖亭二首》 《赠三侍御》 《鄂渚招王昌龄张偾》 《白湖寺后溪宿云门》 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 《白龙窟泛舟寄天台学道者》
常建简介:

常建(708-765),唐代诗人,字号不详,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(今陕西西安)人,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,长仕宦不得意,来往山水名胜,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。后移家隐居鄂渚。大历中,曾任盱眙尉。 (更多)

Copyright ©2020 古文句子  |   渝ICP备16012481号-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