调笑令·边草

《调笑令·边草》

译/注

戴叔伦 〔唐代〕

边草,边草,边草尽来兵老。山南山北雪晴,千里万里月明。明月,明月,胡笳(jiā)一声愁绝。

译:边塞的野草啊,边塞的野草!野草枯尽,戍边的兵士也已老。山南山北雪后放睛,千里万里处处月明。明月啊,明月!远处传来胡笳一声,令人悲苦愁绝。

注: 边草:边塞之草。此草秋天干枯变白,为牛马所食。尽:死。雪晴:下过大雪后放晴。月明:月色皎洁。胡笳:一种流行于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的管乐器,汉魏鼓吹乐常用之。绝:极,很,表示事物程度的副词。

全文翻译

边塞的野草啊,边塞的野草!野草枯尽,戍边的兵士也已老。山南山北雪后放睛,千里万里处处月明。明月啊,明月!远处传来胡笳一声,令人悲苦愁绝。

全文注解

边草:边塞之草。此草秋天干枯变白,为牛马所食。尽:死。雪晴:下过大雪后放晴。月明:月色皎洁。胡笳:一种流行于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的管乐器,汉魏鼓吹乐常用之。绝:极,很,表示事物程度的副词。

创作背景

 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。唐朝时期,政府在边地设立都护府,管理边地事务。很多士兵驻扎在边地,边地战事不断,士兵生活悲苦。这首词是作者为了表达边塞士兵渴望回归故乡的愿望而作。

......

(更多)

赏析

  这是一首反映边地戍卒思归情绪的小令,这类题材在唐诗中多得不可胜计,但在词中却很少见。盛唐时代的诗人们都向往到边塞建功立业,所以岑参等人笔下的边塞风光无比壮丽,充满乐观的情调。但到了中唐时代,情况不同了,李益的边塞诗就有一种凄凉的气氛,不少诗篇描写边地戍卒的思乡怀归和哀怨情绪。戴叔伦此词所写也是这种思想情绪,但写得非常含蓄深沉。

  开头“边草”两字重叠,固是词调格律的要求,而在这里使人联想到一望无际的草原,显示出空间的寥阔,同时点明边......

(更多)

鉴赏

  盛唐、中唐时代,北部、西北部边疆与异族的战争接连不断,边塞生活、边兵情怀就成为诗词中的常见题材。这首边塞词就抒写了久戍边陲的士兵冬夜对月思乡望归的心情。

  开头三句以边草起兴,感叹长期在边关征战的兵士的命运如同边草。边草就是边地的白草,据《汉书·西域传》颜师古注,谓白草“干熟时正白色,牛马所嗜也。”王先谦补注谓白草“冬枯而不萎,性至坚韧。”这种草在秋天开始变白,冬天枯干。士兵征战边关,春去冬来,年复一年,归期渺茫。他们望断边草渐渐变......

(更多)

戴叔伦

作者:戴叔伦

戴叔伦其他作品: 《相思曲》 《女耕田行》 《暮春感怀二首》 《孤鸿篇》 《怀素上人草书歌》 《除夜宿石头驿》 《客夜与故人偶集 /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》
《戴叔伦》简介:

戴叔伦(732—789),唐代诗人,字幼公(一作次公),润州金坛(今属江苏)人。年轻时师事萧颖士。曾任新城令、东阳令、抚州刺史、容管经略使。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。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,但《女耕田行》、《屯田词》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。论诗主张“诗家之景,如蓝田日暖,良玉生烟,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”。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。 (更多)

投稿有关《戴叔伦》的语录
Copyright ©2020 古文句子  |   渝ICP备16012481号-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