挽张魏公

《挽张魏公》

译/注

刘过 〔宋代〕

背水未成韩信阵,明星已陨(yǔn)武侯军。

译:符离之役中背水而战却未能像韩信那样大破敌军,你染病过世就像诸葛谢世,天下殒落一颗明星。

注: 挽:哀悼死者。张魏公:张浚,封魏公,南宋爱国将领。韩信阵:据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,汉高祖三年,张耳与韩信合兵击赵王歇、成安君陈余,韩信背水而战,大破赵军,斩陈余于低水之上。此喻宋、金符离之战。殒:殒落,喻死亡。武侯:诸葛亮的封号。

平生一点不平气,化作祝融峰上云。

译:你生平未酬的壮志、抑郁愤懑之情没有逝去,化作了南岳衡山祝融峰上的流云。

注: 祝融:祝融峰,为南岳衡山最高峰。传说祝融为帝喾的火官,死后葬衡山之阳,祝融峰由此得名。张浚死后亦葬衡山之下,故以祝融比之。

全文翻译

符离之役中背水而战却未能像韩信那样大破敌军,你染病过世就像诸葛谢世,天下殒落一颗明星。

你生平未酬的壮志、抑郁愤懑之情没有逝去,化作了南岳衡山祝融峰上的流云。

全文注解

挽:哀悼死者。张魏公:张浚,封魏公,南宋爱国将领。韩信阵:据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,汉高祖三年,张耳与韩信合兵击赵王歇、成安君陈余,韩信背水而战,大破赵军,斩陈余于低水之上。此喻宋、金符离之战。殒:殒落,喻死亡。武侯:诸葛亮的封号。

祝融:祝融峰,为南岳衡山最高峰。传说祝融为帝喾的火官,死后葬衡山之阳,祝融峰由此得名。张浚死后亦葬衡山之下,故以祝融比之。

创作背景

  《宋诗纪事》卷五十八引《山房随笔》讲了这首诗的写作经过,张浚之子张栻告诉刘过:“先君魏公,一生公忠为国,功厄于命,来挽者竟无一章得此意。愿君有意,为发幽潜。”刘过作了这首绝句,张栻为之堕泪。可是《山房随笔》说作诗的时间在辛弃疾帅浙东时,即嘉泰三年(公元1203年)或四年(公元1204年),则根本不可靠,因为这时张栻已经死了二十多年。

......

(更多)

赏析

  这首诗的前两句借史论今,深惋“韩信阵”之未成,哀叹武侯未捷而殒,以潜喻张浚的悲剧人生。后两句直点“魏公”之败,将其“不平气”化作“峰上云”,既暗写张浚死葬衡山的现实,又巧妙将其精神通过与祝融的比附,而得到一种升华。这首挽诗气势磅礴,意趣深婉,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符离惨败的反思,而且歌颂了张浚坚持抗敌的爱国精神。

  第一句“背水未成韩信阵”,用的是韩信破赵的典故,诗里用来比喻符离之战,说“未成韩信阵”表明此役的失败。

  第二......

(更多)

刘过

作者:刘过

刘过其他作品: 《唐多令·芦叶满汀洲》 《书院》 《夜思中原》 《西江月·堂上谋臣尊俎》 《四字令·情高意真》 《柳梢青·送卢梅坡》 《念奴娇·留别辛稼轩》
《刘过》简介:

刘过(1154~1206)南宋文学家,字改之,号龙洲道人。吉州太和(今江西泰和县)人,长于庐陵(今江西吉安),去世于江苏昆山,今其墓尚在。四次应举不中,流落江湖间,布衣终身。曾为陆游、辛弃疾所赏,亦与陈亮、岳珂友善。词风与辛弃疾相近,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,与刘克庄、刘辰翁享有“辛派三刘”之誉,又与刘仙伦合称为“庐陵二布衣”。有《龙洲集》、《龙洲词》。 (更多)

投稿有关《刘过》的语录
Copyright ©2020 古文句子  |   渝ICP备16012481号-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