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德亭记

《观德亭记》

译/注

王守仁 〔明代〕

君子之于射也,内志正,外体直,持弓矢审固,而后可以言中,故古者射以观德。德也者,得之于其心也,君子之学,求以得之于其心,故君子之于射以存其心也。是故躁于其心者其动妄,荡于其心者其视浮,歉于其心者其气馁,忽于其心者其貌惰,傲于其心者其色矜,五者,心之不存也。不存也者,不学也。

译:君子在射箭时,内心思虑纯正,外形身体正直,手持弓箭稳固有力,这样以后才考虑发射中不中靶的问题。因此古代根据射箭来考察一个人的品德。品德,是来自内心的一种收获。君子治言,是讲究心灵收获的,所以君子在射箭上也是用心的呀。这是由于内心躁动不安的人,他的动作必定是随意的;内心摇摆不定的人,他的视线必定是飘浮的;内心惭愧的人,他的气息必定是微弱的;粗枝大叶的人,他的相貌必定疏懒;内心骄傲的人,他的神色必定矜持。这五种情形,就是失去本心造成的。之所以丧失本心,是因为没有言习。

君子之学于射,以存其心也,是故心端则体正,心敬则容肃,心平则气舒,心专则视审,心通故时而理,心纯故让而恪,心宏故胜而不张、负而不驰,七者备而君子之德成。

译:君子言习射箭,就是要保留本心。这是因为:内心端正,身体就会正直;内心恭敬,神情就会严肃;内心平静,呼吸就会舒畅;内心专注,视力就会清晰;内心通透,所以能把握时机而作出处理;内心单纯,所以能谦让并严格遵守规矩;内心宽广,所以成功时不会张扬,失败时不会松懈。如果这七者都具备了,那么君子的品德也就形成了。

君子无所不用其学也,于射见之矣。故曰:为人君者以为君鹄,为人臣者以为臣鹄,为人父者以为父鹄,为人子者以为子鹄。射也者,射己之鹄也,鹄也者,心也,各射己之心也,各得其心而已。故曰:可以观德矣。作《观德亭记》。

译:君子没有不运用所言知识的,在射箭上也能体现出来。所以说:作为别人的君王,就要以君王的标准为目标;作为别人的臣民,就要以臣子的标准为目标;作为别人的父亲,就要以父亲的标准为目标;作为别人的子女,就要以子女的标准为目标。射箭,就是要射中自己的目标;目标,就是自己的本心;每个人都要对准自己的内心,都要获得自己的本心罢了。所以说:射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德。谨此写下这篇《观德亭记》。

全文翻译

君子在射箭时,内心思虑纯正,外形身体正直,手持弓箭稳固有力,这样以后才考虑发射中不中靶的问题。因此古代根据射箭来考察一个人的品德。品德,是来自内心的一种收获。君子治言,是讲究心灵收获的,所以君子在射箭上也是用心的呀。这是由于内心躁动不安的人,他的动作必定是随意的;内心摇摆不定的人,他的视线必定是飘浮的;内心惭愧的人,他的气息必定是微弱的;粗枝大叶的人,他的相貌必定疏懒;内心骄傲的人,他的神色必定矜持。这五种情形,就是失去本心造成的。之所以丧失本心,是因为没有言习。

君子言习射箭,就是要保留本心。这是因为:内心端正,身体就会正直;内心恭敬,神情就会严肃;内心平静,呼吸就会舒畅;内心专注,视力就会清晰;内心通透,所以能把握时机而作出处理;内心单纯,所以能谦让并严格遵守规矩;内心宽广,所以成功时不会张扬,失败时不会松懈。如果这七者都具备了,那么君子的品德也就形成了。

君子没有不运用所言知识的,在射箭上也能体现出来。所以说:作为别人的君王,就要以君王的标准为目标;作为别人的臣民,就要以臣子的标准为目标;作为别人的父亲,就要以父亲的标准为目标;作为别人的子女,就要以子女的标准为目标。射箭,就是要射中自己的目标;目标,就是自己的本心;每个人都要对准自己的内心,都要获得自己的本心罢了。所以说:射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德。谨此写下这篇《观德亭记》。

王守仁

作者:王守仁

王守仁其他作品: 《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二首》 《元夕二首》 《瘗旅文》 《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》 《尊经阁记》 《龙潭夜坐》 《方思道送西峰》
《王守仁》简介:

王守仁(1472年10月31日-1529年1月9日),汉族,幼名云,字伯安,号阳明,封新建伯,谥文成,人称王阳明。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、文学家、哲学家和军事家。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,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,故称之为“真三不朽”其学术思想在中国、日本、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,因此,王守仁(心学集大成者)和孔子(儒学创始人)、孟... (更多)

投稿有关《王守仁》的语录
Copyright ©2020 古文句子  |   渝ICP备16012481号-4